在古玩和收藏界,常常会听到人们说到一词“包浆”。包浆一词 是指年代久远的器物上,会有一层氧化层。在所有古玩器物上,比较 容易生成包浆的如木器类,经过几年或十几年,其表面颜色就会逐渐 变深,如紫檀木,刚刚加工完成后颜色深红,在使用或把玩几年后颜 色变成黑紫色并带有润泽的亮光,这就是木器的包浆。木器在不同的 保存条件下的包浆也不一样,比如不经常接触的部分一般只会颜色有 变化,不会有光泽。
不同材质的器物,生成包浆的时间不同,包浆形成的状态也不 同,比如玉器的质地坚硬细腻,形成包浆的时间很长;瓷器的包浆不 明显,几百年的瓷器,如果保存状态很好,可能还像新的一样。 古钱币的包浆是鉴定真假和年代的重要依据之古代的生坑 铜钱在出土时I表面会带有各种锈色,近几百年的明,清铜钱人土品 较少,更多的是传世品,所以都会带有包桨。在传世的铜钱中,因保 存条件不同,其包浆的颜色也不同。材质不同,所反应出的效果也不 同,比如黄铜钱生成的包浆颜色略呈浅褐色,而红铜钱生成的包浆则 呈红褐色。传世的青铜钱生成的包浆往往为棕掲色或黑褐色,近代的 银元会形成黑色的氧化银包浆。有些古钱出土后,本身带有绿锈,后 被把玩盘磨,在锈色外面又形成一层油润的包浆,将其锈色盖住,颜 色呈墨绿色,俗称“老生坑”。 一般铜钱的包浆都是薄厚不均匀的,在字口内和穿口内侧的包浆 较厚,颜色也较重。因为日常使用或是收藏者把玩,都不易接触到, 所以包浆颜色还都是处于原来的状态。而外郭和字表面的包浆则因流 通或把玩,而颜色略显浅淡,这是传世真品包浆的自然构成状态。 赝品为了以假乱真,也会做出包浆,但人为做出的包桨与自然形 成的总会有差别,伪造的包浆多数是药水浸泡而成,在钱体的各个部 位,包浆都是一个顔色,不分层次,而且包浆干涩不润泽。赝品钱的 包浆是不分铜质.也没有红斑和锈色做衬托的千篇一律。 有时出土的铜钱被人为盘磨把玩多年后,将其锈色磨掉,局部露 出铜质的颜色,其间还夹杂着红斑绿锈,与商、周青铜器以及战.汉 铜镜的自然状况相同。 对于古钱币中包浆的鉴定,还要综合其年代.铜质.埋藏地域等 诸多因素,包浆一定要和铜质颜色.锈色混合在一起才称为包浆。原 则上是年代越久远,包浆越厚重,颜色越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