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票是世界上使用最早, 数量最多,门类最丰富的文化宝藏 之一。它是研究我国政治、经济、 文化发展史的重要依据,有着很 高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
在省 内近年来的浩浩荡荡的收藏大 军中,有一位收集了大量的古钱币、邮票、粮票于一身,特别是掌握数万枚粮票实物图片并为之 深入进行研究的人。他,就是曾 任教于陇西一中,现已年近古稀 的王琦先生。今年“七一”前夕, 王琦先生将自己多年穷思苦索, 笔耕数载,三易其稿编纂成册的 大型粮票学专著《中国粮票宝鉴》,由甘肃人民出版社作为重点工具书出版。这本书不但揭开 了延续中国几千年各类粮食票 券的神秘面纱,更为广大粮票收 藏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部 我国迄今为止图片最为齐全、资 料最为翔实的粮票收藏、鉴赏和 研究的大型工具书。 王琦先生早在60年代就开 始注意收藏邮票。至今,他已收藏有各类邮票5万多枚,其中成 套的有4万多枚。他收藏的邮票中,很多成了稀世珍品。同时,他对古钱币收藏也发生了浓厚的 兴趣。在他收藏的5000多枚古钱币中,上溯先秦贝币,下至近代钱币,中华民族数千年各个朝代所使 用过的古钱币,尽可在王琦老师的 收藏夹中找到踪迹。 王先生常深有体会地说: “作为一名热爱生活、对生活充 满情趣的人来说,人生世界仿佛 就是一个宝藏,它有无数的题材 等待人们去开拓去收藏去鉴别去 观赏。只要将自己开阔的眼界和情 趣不断伸向生活的深处和广处,注 意搜集和体察那些隐伏在民间的 生动而鲜活的文化事象,就能从中 寻觅出中华民族千年一脉生生 不息的文化精魂。 为了扩大粮票 的收藏容量,王琦先生克服重重困 难,先后同包括台湾省在内的20 多个省市的300多个市县的粮食 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420多名各 地藏友建立了广泛联系。并多次 自费到京、津、沪、两广和河北、 吉林、新疆等地遍访票友和有关 部门。每当他寻觅到一枚枚不同 地域、不同年代出的粮票时,他 就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般兴奋 不已。为了收藏到一枚枚有研究 价值的粮票,他将自己的生活水平降到了最低标准。 20年来,他 在十分微薄的收入中,硬是挤出 了3.9万元,用于购买粮票及相 关实物。截至目前,他收藏的粮 票数量已达1.2万多枚。 与此同时,为了弄清中国粮票 发展演绎的轨迹,尽可能没有遗漏 地收藏到民国以前及建国以来所 发行的各种粮票,王先生还披阅群书,阅读了包括唐宋元明清史及 《食货志》、《世界货币交》、《中外经 济发展史》、《古代茶马贸易史》和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有关粮食统购 统销政策法令性文件等典籍文献 资料约40多种,计300多万字。经 过多少个不眠之夜的秉烛夜战,笔耕查索;经过无数次的奔波寻觅, 详加钩沉,对比甄别,他整理出了 两万多种粮票目录,书写出了厚能 盈尺的研究论文,成为全国粮票收藏家和专业部门公认的国内有影 响的粮票学权威和粮票收藏之集 大成者。 从王琦先生对粮票的研究和大量藏品中,人们可以真正感悟到 “民以食为天”的深刻含义。粮票在 中国历史上使用范围之广,社会功 能之多,延续时间之长,世所罕 见。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粮签”到唐 宋元明清时代的“凭由”、粮食“要 券”、“完粮串票”;从太平天国的 “征收粮票”、解放区发行的“红 军饭票”、“边区粮票”、“边区军 用粮票”、“临时借粮证”到国民 党政府发行的“粮食库券”、“领 换凭证”;从建国后发行的各种 “全国通用粮票”和“地方粮 票”扩展到与粮食有关的经济 政策,从纯粮票扩展到各种 “奖售粮票(券)”、“补差粮票”、 “行业粮票”、“周转粮票”、“价购 粮票”、“薯类购买票”、“造林补助 粮票”、“生肖粮票”、 “防伪粮票”等等。一枚 小小的粮票,无不折射 出与当时的政治、经 济、军事、科技、文化知 识紧密相关的内容和 历史背景。 鉴于此,王琦老师 吐露心声说,他之所以 耗费巨资出版和发行 《中国粮食宝鉴》一书, 是想把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各类 粮食票券用文字和图片记载下来, 供收藏和研究中国粮食票券及粮 食问题的专家参考,从而为跨世纪 的“中国人吃饭问题”提供有益的 借鉴。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夙愿, 继第一本大型工具书《中国粮票宝 鉴》出版后,他又着手编辑第二本 粮票大型工具书,资料较第一本将 更翔实和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