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之后,中国进人历史上又一个大分裂的动荡时期。南北对 峙,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货币制度,当时在货币流通领域中劣质钱币的 泛滥和政治上的分裂,导致货币铸造和使用上的混乱。
宋文帝元嘉七年(430年),朝廷面对钱币的短缺,设立铸钱署, 铸造四铢钱,钱体轻薄,常带有星点纹饰,字体也不像汉代五铢钱的 文字那样大气。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改铸“孝建四铢”钱, 面文“孝建”是年号,背文“四铢”是币值,此钱初铸时就不足值, 又薄又小,穿口挺大,使得钱本身的重量更轻了,钱文字体更是纤细 如丝。所以现在出土的“孝建四铢”大多数都看不清字迹。这种钱的 版别较多,清代道光年间,江苏常州出土窖藏“孝建四铢”,有20多 种不同版别。这一时期经济很不景气,导致货币也不断减重,“孝建 四铢”最后减重到干脆连“四铢” 二字都没了,只保留有“孝建” 二 字,简直成了一种历史的幽默。 有些钱在经济衰微时期铸造与流通的时间很短,尽管本身的质景 不好,但是存世量很少,对于古代钱币的收藏来说,具有很高的收藏 价值,这些钱多铸在割据时的小朝代,往往是古钱币收藏者的垂青藏 品。比如永光元年〖465年)官方铸造“永光”、“景和”小钱,“永 光”钱仅铸造了一个月,而“景和”也只流通了三个月,这两种钱传 世极少。现在仿造者用薄铜片剪出其形状,再用细铜丝做成文字,粘 合到铜片上,人土生锈后销售。有不少人以为这种钱不会被人重视, 可以检漏,其实最容易上当。 南北朝时期也有铸工精湛,字体精美的钱币,比如陈朝是南朝中 最弱小的一个政权,但其所铸“太货六铢”钱,却是格外精美,边郭 挺拔,字口深峻,钱文的书写类似玉箸篆,均匀舒展。 与东晋同时的十六国几乎都是少数民族政权,所以钱文风格比较 粗犷,北魏孝文帝所铸“太和五铢”钱,铜质多呈暗红色,与南朝的 轻薄小钱相比,要厚重得多丨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529年)所铸“永 安五铢”钱,铸工严谨精细。北齐的“常平五株”钱,钱文优美,笔 画圆润,字体饱满。这时期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北周铸有“永通万国” “五行大布” “布泉”。 三种钱,钱体厚重,边郭与字体笔画几乎一样宽,而且同样深,文字 为“玉箸篆”笔画工整端庄,深受后世收藏家们的喜爱,被绝称为 “北周三品”。 南北朝时期的钱币减重的多,字体优美的也多,初人此行的朋 友应多看实物,牢记这几种钱的风格特征,在遇到赝品时,要仔细比 较,每一笔,每一划。尤其近几年,伪造北周三品中“永通万国”钱 的特别多,乱真程度极高,表面呈灰白色,其间杂有红斑绿锈,好像 是出土于泥坑,而且灰泥及其坚硬,不易脱落,如果仔细对比,可以 发现字体略显笨拙,且多数为通身无半点露铜之处,这一点最为可 疑,初学者对此不可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