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空前强盛的王朝,素有大唐盛世之美誉。 唐朝初年继续使用隋五铢和其他古钱。武德四年七月,唐高祖李 渊铸发“开元通宝”钱,在中国钱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唐以 前的钱币,大都是以“铢”、“两”为名的计重钱,尽管有些钱币的实 际称重往往名实难符,但以计重为名的传统始终未变,而开元通宝钱 的铸行,使通宝钱制成为新的钱币收藏体制,开辟了货币史上的新纪元,对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其次,以开元通宝为起点,唐代 钱币在形制与重最匕也为后来的中国钱币树立了标准形象。唐钱每十枚重一两,一两等于十钱,每钱即开元通宝一枚的重量,这一重大变革亦为后代各朝所采用。有唐一朝历289年,发行的钱币见于正史的 仅有三种,但实际参与流通的却有七、八种之多。
开元通宝铸期长达300余年,是我国货币史上继“五铢”以后的 又一长命钱。照理说,在这样长的历史时期内,不间断地铸做出的开 元通宝钱,一定会被烙上其所属时代的印记,但实际上关于开元钱的 分期断代研究,却一向是中国钱币学界的重大疑难问题,民国以来的 “古董家”们虽然做过不少这一方面的尝试,但效果都不理想,有的人 甚至钻牛角尖,紧抠一些不具代表性的特征大搞烦琐考证,最终不可 避免地在自我循环的漩涡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近十余年来,有的 学者通过对洛阳地区纪年墓出土开元通宝钱的排比,对其类型与分期 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大体来说,唐代前朝(约7世纪前期至8世纪中期)即唐高祖武德四 年。至玄宗开元时期,由于国家统一,百业俱兴,加之通宝钱制的 创立,使中国古代钱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开元钱最初的铸造,有 着一整套完善的钱监制度做保证,开炉数量受到严格限制。钱币文字 传出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制词、书写。其主要特点是:面背皆有肉 好周郭,轮郭规整,钱文清晰,铜质纯净,铸造精良,在钱文、钱径、 重量等方面都相当一致。“开元通宝”四字笔画端庄沉稳。“开”字布 白均匀;“元”字首画为一短横,次画长横左挑;“通”字走部前三撇 各不相连,甬部上笔处留白较多;“宝”字贝部内 为两短横,不与左右两竖画相交。初唐至盛唐纪年 墓出土的开元钱,钱文基本上都具有上述特征。由于此类#元钱初铸于唐高祖武德年间,故称之为“武德开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贸易活动日益频繁,货币流通量急剧增长,由此出现民间私铸现象。这种盗铸的钱币有的在背面有一隆起直画,除此之外,其钱文、铜质、铜色及铸工等均与武德开元相似。 唐朝中期(约8世纪中期至9世纪中期)即唐玄宗天宝年间至文宗开成年间,是唐王朝从鼎盛走向衰弱的转折时期,“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唐朝的政治、经济陷入重重困境,表现在开元通宝钱的行用上也是混乱不堪。如在背部添加半月形隆起纹的开元通宝,就出现于此际。这种钱的钱文在用笔、结构、风格上也表现出相应变化。“元”字首横加长,次横左挑;“通”字走部前三笔由似连非连的顿折笔,渐变为连续的向左右拐折状,甬部上笔开口较扁,字的结构比前期略显纵长;“宝”字下半部之贝部内两横加长,与左右两竖画相交,贝之上的尔下部为三竖道。对于广大的收藏者而言,这种开元通宝钱最为典型的特征在于钱背添加形如指甲痕的半月形纹。这些月纹旧传乃唐太宗文德皇后指甲误触蜡模所致,按理说如系误触月纹应固定于一处,但开元通宝背部月纹上下左右皆有,甚至双月、三月亦时有所见,难道还是文德皇后一个一个地去掐成的吗?显然经不住推敲的。各式月纹其实是各地铸钱的标记,代表一个炉号,星纹与月纹组合在一起的称为“孕星”,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星月纹,而钱背上下左右皆有月纹的“四月钱”更为珍罕。还有一种钱背有云雀纹,俗称祥云瑞雀,唐人素来视此二物为吉兆,可能作厌胜之用,唯存世极少。 除此月痕开元外,唐代中期还行用一种方穿四边中央或三分之一 处开一缺口的所谓“花孔”开元通宝。其钱文“开”字结体略宽;“元”字首横加长,次横左挑;“通”字结构纵长,走部前三笔呈连续方折枕 “宝”字笔画纤细,贝部内两横画加长,与右竖道相交。钱径2.3 ~ 2.4厘米,铜质不纯,铸工拙劣,为私铸开元钱的一种。 唐代晚期(约9世纪中期至10世纪初〉即唐武宗会昌六年《846》至唐 哀帝天祐四年(卯)唐亡止,政局混乱,经济萧条,铜材奇缺,通货不 足。武宗李炎下令僧尼还俗,收寺院佛像、钟磬、瓶碗等器件销熔取 铜,得到大量铜材,乃命各州县铸开元通宝钱。时有扬州节度使李绅 在新铸钱背上加铸“昌”字以示会昌年号。各州遂纷纷仿效,以本州 郡名为背文铸钱,史称“会昌开元”。会昌开元除少数铸造较为工整外, 其余铸币多钱轻质劣,且铜内掺杂铅铁,钱文模糊,轮郭不整,官铸 与私铸之间已无本质区别。会昌开元铸地较多,从而导致在钱径大小、 铸造工艺等方面有着很大差别。其中如“京”字、“洛”字钱质量尚可, 钱文较清晰,“开”字较宽;“元”字首画加长,次画左挑;“通”字瘦 长,走部前三笔呈似连非连的顿折;“宝”字笔画纤细,贝部内两横画 加长,尔下呈三竖道。“京”、“洛”等字铸于背郭之上。此外,会昌开 元钱背加铸州名或钱监名的类别还有“益”、“梓”、“昌”、“蓝”、“越”、 “潭”、“洪”、“衮”、“润”、“鄂”、“兴”、“宣”、“荆”、“广”、“平”、 “丹”、“永”、“福”、“桂”、“梁”、“襄”等,总共有23种,其中“永” 字最少,改刻伪造者最多。 以上简要概述了唐代开元通宝钱的铸做与使用情况,各式各期开 元通宝小平钱因传世量大,一般没有什么特殊的经济价值,但对于把 握唐代钱币的风格递变却颇有助益。 开元钱除小平外,尚有折五、折十两种,但均十分少见,在1998 年“上海国际商品拍卖公司拍卖会”上一枚折五开元的售价竟髙达5 万元,可见其珍罕。折十唐开元历来真假难辨,除唐以外,南唐、宋、元、明、清各朝均曾仿铸,令人眼花缭乱,有人甚至取古铜镜改刻,有 一定的欺骗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