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钱币的铜质,主要有紫铜.育铜、黄铜.白铜等几种:
1.紫铜。含铜量最高,一般在907。以上,颜色紫红。 2.青铜。厲铜.锡.铅的合金,颜色有深红、淡红或水红,青 白、微黄等多种。 3.黄铜。属铜.锌合金,颜色有淡黄.金黄之分。 4.白铜。属铜、镍合金,多见于近代机制币。也有一些呈银白色 的方孔钱,习惯上也称为白铜钱,但实际上并不含镍或含镍极少,它 仍是一种青铜,只是铅、锡的参杂比例不同而引起铜色的变化。 由于各个历史时期.各地区的铸钱方法.铜矿的来源和成分配 比都不相同,所以古钱的铜质、铜色也有较大的差别。对古钱的成分 鉴定,现在能采取的科学方法就是取样后进行化学分析,这种取样属 于具有破坏性的试验,对于珍稀的古钱鉴定不产生任何实际意义,原 因很简单,谁也不会为了检验成分的真伪,而在珍贵的藏品上打洞取 样。所以,对古钱币的鉴定,还是凭经验观察铜质颜色的微小的变 化,这种经验在实际鉴定操作中,显得比实验室更为重要。每个时代 的铜钱其实质地成分基本上相同,除了偏远地区比较落后,一般官铸 铜钱都能代表着当时比较先进的冶炼水平,只要基本上掌握了各个时 期的大概铜质状况,就能做更为细致的研究。各时期的铜质颜色大致 如下: 1.先秦圆钱的铜色深红,接近紫铜。而刀布币的铜色多呈淡红。 先秦钱币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币身普遍较薄,而伪造者常掺人过多的 铅来增加铜液的流动性,这类伪品的铜色暗红,质地较软,且容易1.汉半两以及五铢钱的铸造期较长,铜色深浅不-,有的铜色偏 白,有的偏红。 3.传世品南北朝“太和五铢”,铜质裸露,颜色深红,铜质细 腻,表面几乎找4、'到砂眼汽孔。5.而近年的伪品颜色则比较淡,质也粗链。6变形。 7. 南宋铁母钱的锕色多数偏黄. 8.辽代钱币的铜色多为深红或紫红,如11大安-、11天庆”等。 9.西夏钱币铜色多为水红铜色,如11乾祐”、“天盛”等, 10. 金代的钱币铜色多数偏红,也有少数偏黄,如“泰和重宝-等, 11. 元代铜钱的铜色则多为深红或浅红,如“大元”、“至正”,但寺庙中的供养钱也有偏黄的。 12. 明代嘉靖之前铸造钱币多用青铜,而嘉靖以后铸钱则多用黄 ’这与掌握了锌的提炼技术有关。 13. 明、清的雕母钱铜色以金黄色为主. 14. 清代新疆铸钱以紫铜为主,所以称其为“新通红钱”。 15.咸丰时的铜钱用铜比较复杂,各铸钱局的用铜标准,材料来 源均有不同. 16.咸丰宝福局背郭内记重大钱为紫铜质,有人说宝福局大钱是用 铜炮材料铸造的,铜色深浅不一,但主要是淡红色的青铜,小平,铁 母和部分当十、当二十样钱均用白铜铸成. 17.咸丰宝河.宝陕当五百.当千大钱为紫铜质,当十至当百大钱 为黄钢质。而宝陕黄铜当千大钱则厲伪品, 18.宝泉、宝源及宝巩的当五百、当千大钱有黄铜、紫铜二种。 19.咸丰满汉文“浙”字钱铜色微带金黄,且铜质细腻,书体凝 重,伪品钱文为普通楷书,铜色淡黄,铜质粗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