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纸币和硬币上均印铸有年号。有人将人民币上的年号误认为是人民币的实际发行时间,其实不然。人民币上的年号是指设计、制版或印制时间,通常称为票版年号或铸造年号。在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新市的公告中,被称为“年版号”或“制造年号”或“铸造年号” 或通称为“年号”。票版年号与实际发行年号是两回事。发行时间是发行公告规定的时间,流通币的发行时间晚于或同于而不早于票版年号。如第二套人民币中的汽车图1分券,票版年号为“1953”,而发行时间却是1955年3月1日。又如第三套人民币中的人民代表步出大会堂图10元人民币券,票版年号为“1965”,发行时间为1966年1月10日。再如1980年版四领袖像100元券,票版年号为“1980”,发行时间为1988年5月10日。
流通人民币上的票版年号与发行时间之所以不一致,是因为一种新的人民币的发行需要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设计、制版、选材、试制、生产等,每项工作都有其严格的要求。而且投入大规模生产后,还需要一定的数量,才能满足社会流通的需要。另外,国家对新发行的货币也需要选择适当的时机。 流通人民币的发行时间晚于或同于票版年号,而非流通人民币中普通贵金属币则不同,其发行时间或晚于或早于或同于票版年号,如2002年版熊猫贵金属币于2001年12月20日发行。这是因为普通贵金属币属投资币,不流通,可投资、收藏,计划限量发行,公布发行量。从便于投资考虑,普通贵金属币可略早于票版年号的时间发行。由于普通贵金属币上的年号晚于发行时间,显然不能称其为铸造年号,而只能称作票版年号。 根据人民币上的年号及人民帝发行时间的综合分析,通称人民币上的年号时宜称作票版年号,称呼流通人民币上的年号时称票版年号或铸造年号。 流通人民币上的年号除反映铸造时间外,还是区别人民币版别的重要标识。如第二套人民币被称为1953年版人民币,就是因为该套人民币最初发行的票券上的年号为1953年。同样原由,第三套人民币被称为1960年版人民币,第四套人民币被称为1980年版人民币,第五套人民币被称为1999年版人民币,第一套流通金属币被称为1955年版流通硬币,第二套流通金属币被称为1980年版流通硬币,第三套流通金属币被称为1991年版流通硬币。 流通人民币上的年号也是区别人民币票券的重要内容。单张人民币的名称,首选要素为年号。如提到“1960年版1元券”,大家就知道是指第三套人民币中的票版年号为1960的正面主景为女拖拉机手工作图的红色1元券。我国发行的第一至五套人民币票券上用过14个年号,其中建国前印制发行的票券计有1948年和1949年两个年号,建国后印制发行的票券均采用公历年号纪年,计有1950年、1951 年、1953 年、1956年、1960年、1962年、1965年、1972年、1980年、1990 年、1996年、1999年十二个年号。 流通人民币票券的版别一旦确定,以后多次印刷时只更换冠字号码,而票版年号不变。流通硬币不像纸币那样设计冠字号码,同一版别的硬币第二年新铸时,铸造年号也随之变更。如1980年版流通硬币,1981年新铸时,币面年号就铸为1981。1981是铸造年号,表达1980年这个版别流通硬币在1981年铸造的币品。1981虽是铸造年号,但称呼可为“1981年版流通硬币”。如此,同一版别的硬币就有多种年号的币品,1980年版流通硬币铸造发行了7个年号的币品。1955年版流通硬币发行几十年,除少数几年未铸造外,绝大多数年份都铸造发行了当年年号的币品。因此,流通硬币使用过的年号要比纸币使用过的年号多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