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经邀请前苏联代为印制第二套人民币当中三个面额的纸币,也就是苏三币。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将印刷纸币,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其他国家去做呢?下面我们不妨根据公开的档案了解一下。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成立起第一套人民币就开始正式发行流通,不过第一套人民币因为采用的是分散设计、制作、印刷,并且是就近发行的原则,所以在很多地方都存在不足。基本上几种在内容复杂、主题不明确,人民币的图案有反应工农生产的,也有反应交通的,还有各地的名胜古迹。 另外,第一套人民币的面额差距也比较大,最小的面额是1元的,最大的却达到了50000元。12中面额竟然出现了62个不同的版本,人民币的文字说明不清楚,票面也有明显的缺陷。从印刷技术上来看也是五花八门,既有石版印刷也有凸版印刷、凹版印刷,印刷使用的油墨和纸张都是当地取材,所以纸张和印刷的质量参差不齐,出现了有的人民币非常的漂亮,但是有的却非常的难看。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防伪性能不是很好。 1954年为了健全人民币制度,新中国准备进行第二套人民币的发行工作。但是因为当时的物质条件以及技术都达不到要求,所以只有请“老大哥”前苏联帮忙。1952年2月,中国与前苏联就人民币的票样、印刷的数量以及交货的时间进行了协商并且签订了合同。 最开始,我国要求前苏联代为印刷100、50、10、5元这四个面额的人民币,但是几个月之后,周总理亲自发电报要求改为印制不超过5元以及3元人民币的面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