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的一部分,很早就与大陆有着密切 的关系。据史料记载,秦汉时期两 岸之间已频繁交往,三国时吴国曾 派员到达台湾(当时称夷州)宋元 二朝也先后在台湾建立行政机 构。明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殖 民主义者侵占台湾长达50余年, 永历十五1661年,,南明将领民 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在岛上 注重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并且还 发行了钱文书法为篆行二体的“永历通宝”制钱。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淸军 进人台湾后,在岛上设置台湾府进行行政管辖,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并建立铸钱机构,名为“宝 台局”,开始鼓铸“康熙通宝”。该钱形制与各省局铸币一样, 背穿左为满文“台”字,穿右为汉文“台”字。钱体略小于其它 省局制钱,铜色暗红,重量较轻。后来人们在做游戏 时,还将康熙钱的20个地名联成一首诗,有好亊者还将其诗 文铸成大花钱,随身佩带。该诗为:“同福临东江,宜原苏蓟 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 从诗中也能反映出台 湾和祖国各地是紧密相联的,由于其诗文游戏渊远流长,至 今有些老人还能将该诗背诵如流。在康熙60岁寿辰时,设在 北京的中央钱局(户部宝泉局)铸造康熙罗汉钱进行祝寿,台 湾局和其它部分省局也不甘落后,均有少量铸造。1723年开始鼓铸“雍正通宝”。雍正作为康熙第四子在 即帝位前的多年里,曾以亲王身分奉命掌管朝廷军政、钱粮 大权,他对制钱的铸造发行有丰富经验,我们现在所见雍正 钱无论何局几乎都大小一律,非常精致。雍正钱铸量远远小于康熙钱,背面的局名一律采用满文。宝台局所铸雍正钱也 不例外,但铸置比其它局更少,目前极少发现,只见《中国古钱谱》载有一品,《历代古钱图说》所栽一品为臆绘图。 乾隆皇帝好大喜功,他在位60年是淸朝由盛变衰的转 折期。宝台局所铸制钱其形制有大小两种,大的可能属乾隆 初年所铸,小的为乾隆末年所铸,铸置也相当少。 嘉庆、道光年间宝台局停止铸钱,这时期台湾流通货币 应该是中央宝泉、宝源二局和福建以及沿海其它省局所铸帛钱。道光年间台湾张温起义后还铸有“寿星银饼”,在岛上部 分地区参与流通。 咸丰时期,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淸政府为镇压太平 军开支浩大,国库亏损严重,各钱局开始大量鼓铸当十、当五 十、当百直至当千大钱,来补充军费之不足。由于台湾地理位 置偏居一隅,受太平军影响甚微,未铸大钱,仅铸有平钱一 种,且铸工粗糙,数量不多。 同治时期,慈樁篡政,外患内忧,国势愈哀,民不聊生。这 期间各钱局所铸制钱明显小于前几朝,宝台局所铸制钱更是 又小又薄,直径仅1.8厘米。最近笔者在长治收集到一枚直径为2.1厘米的同治通宝宝台局大样钱(与小型同治钱 相比而言),此钱大小接近各省局同治钱,且文字淸晰,铸工 精良,黄铜传世品,可能为宝台局所铸样钱。 同治、光绪两朝南方某局还铸有仿康熙诗文的套子钱, 宝台局背文的有同治、光绪和康熙罗汉钱,满汉文字 粗壮,铜质金黄细腻,但也有人认为是民间仿铸,二说皆存。 光绪制钱中未曾见有宝台局铸币,大概当时已停铸。光 绪二十一年1895年日军侵占台湾后,在岛上成立株式会 社台湾银行,发行钞券以掠夺台湾资金。另外,当时台湾建立 的抗日政权也发行了“台南官银票”,为抗日武装筹措军费。 日军在岛上盘踞长达半个世纪,直到1945年无条件投降后, 台湾才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当前“台独”分子的倒行逆施,激起了两岸同胞的强烈反 对,也受到国际舆论的遗责。作为钱币收藏研究者,有必要以 历史货币为武器,以充分实物资料证明,台湾自古属中华。任 何歪曲历史,制造“台独”,分裂中国的阴谋,都将被彻底粉 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