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五株是两汉五铢中铸造最为精美的,其铸造工艺要比武、昭时期进步得多,以至于宣帝以后西汉诸帝所铸五铢无不以宣帝型五铢为标准加以铸行,这可能也就是西汉五铢钱币中宣帝型五铢发现最多的直接原因。宣帝五铢钱形规整,肉面平滑光洁,钱币周郭较宽,钱文方整,笔画清晰,非常美观大方。其“五”字交股弯曲程度很大,中间两笔与上下横笔相接处略呈垂直状,有的稍向内收使“五”字上下看起来似两个对顶的炮弹。“铢”字“金”头较以前变小,呈矢镞形或等腰三角形,“朱”部方折,且稍高于“金”旁。有穿上横郭或穿下半星两种符号。汉宣帝以后直至西汉末年五铢,与宣帝五铢区别不太大,一般来说,只是钱文“五”字较以前更为宽肥,仍形如两个相对的炮弹形。此外,西汉后期的成帝、哀帝之世,由于社会矛盾尖锐,灾荒踵至,币制也随之混乱起来,人们纷纷磨锉钱币外郭取铜,于是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减轮五铢。减轮五铢的出现具有普遍性,在中原与南方都有大量发现。
1980年8月,陕西咸阳市塬下在平整土地时捡到1枚金质五铢钱。此钱重9克,含金量95。4。钱面有较宽的外郭,钱文严谨而工整,“五”字交股弯曲,“铢”字“朱”部方折。对于此钱的铸造年,钱币学界多倾向于是武帝时期,有的甚至径直便认为是武帝时上林三官开炉铸行五铢时的纪念品,但从钱文“五铢” 二字的形态结构方面进行分析,则几乎可以肯定该枚金五铢乃是汉宣帝时期的铸品,而绝早不到武帝时期。1990年8月,洛阳市钱币学会也征集到了一枚巩县出土的金五铢, 经过X射线荧光光谱仪作无损分析,其含金量为93.98 7。。关于此钱的 性质,有学者认为应属比上林三官铸五铢更早的郡国时期所铸,但此钱 钱文中的“五”字交股弯曲极甚,且体态宽肥更甚于宣帝五铢,而面背 外郭既宽且平,只可能是宣帝后期甚至是元、成、哀、平帝之际所铸, 而绝无可能早至郡国时期。金五铢是五铢钱的至品,迄今所见也只有2 枚,可谓弥足珍贵。在推翻新莽政权后,西汉远支皇族刘玄、刘秀复兴了汉朝,史称 东汉。更始三年口彡),刘秀称帝,是为光武帝,纳将军马援的建议复铸五铢钱,史称“建武五铢”。建武五铢与西汉五铢相比,铸造质量要差得多,但基本上还算规整,直径也较大。 钱肉凹凸不平,砂孔也比较多。“五铢” 二字宽 肥圆柔,笔画粗而浅,在书写形态上也较以往有了很大变化。“五”字 交股弯曲,上下两横不伸出头;“铢”字“金”头呈等边三角形,下部 四点均较长,“朱”部上笔已更变为圆折,是区别于西汉五铢的一个典 型标志。此外,“朱”部明显髙于“金”旁及“朱”部中间直笔较长、 两边较细弱等打破篆书传统对称写法的现象,也是建武五铢具有招牌 性质的特征。 建武型五铢钱中,还有很多纪号钱,如星点、横画、竖画及其 他多种异形符号。一般说来,这些带符号的五铢钱不仅铜质低劣轻 薄,铸工也差,肉面多瘢疵不说,钱文笔迹也浅浑而不显。凡此种 种,较不带符号的建武五铢显得粗制滥造得多,估计其中有很多是 东汉中晚期铸造的。东汉末年,统治阶级腐朽透顶,聚敛成风。最荒唐的还要数汉灵帝,为了敛财,竟然公开卖官买爵,且明码标价:公卿各类职衔五百万至一千万。并在长安西园建房储钱,称之为“万金堂”。为了进一步搜刮,中平三年186年I开始铸造一种大面额的钱 背内郭四角有四条直线与外郭相连接的五铢钱,又称之为“四出五铢” 。四出五铢在质量上比一般的车汉中后期五铢铸造得稍好一些, 钱的份量也重一点。钱背的四出纹究竟是起着标记或美观的作用,还 是出于从固牢钱币本身的考虑,发挥类似“加强筋”的功能,已不得 而知,但结合四出五铢而产生的政治谣言,却每每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当时的人们私下传言这四出纹为妖徽,是“四出破京师”或“京师将 破,天子下堂,四道而去”的预兆。果然,灵帝驾崩后,董卓进京,废 汉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引发豪强割据,天下四分五裂,东汉王朝 也名存实亡了。 其实,《后汉书‘灵帝纪》关于四出五铢钱的记载,唐朝章怀太 子李贤有一段被人疏忽的注疏,意思就是在灵帝中平三年,铸了四个 铜人,四个铜天兽,又铸四出文铜钱。这个“四”,对应青龙、白虎、 朱雀、玄武四象。我国早期建宫观,一般门前都铸有四象,借以守卫 四方以求平安昌盛。汉灵帝铸四出五铢钱,恐亦借助此象征,有以挽 救东汉末年的政治、经济危机的蕴意。章怀太子是武则天的儿子,颇 具才华,身边更是积聚了各种才俊,他关于四出五铢的解释自当有其 过人之处。 |